close

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著力推進科技創新

“3、2、1,起飛!”隨著現場指揮員一聲令下,幾十架固定翼無人機相台中抽化糞池繼騰空而起,快速集結編隊,飛向指定區域執行偵察任務。台中通馬桶價格

12月初,一場復雜條件下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自主飛行與探測試驗正緊鑼密鼓地展開。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無人機系統創新團隊的科研人員,冒著嚴寒進行各種性能、參數的測試與驗証。

“這項試驗,團隊已連續奮戰瞭9個多月,忙的時候,一天要進行100多架次試驗。”該院院長、團隊領頭人沈林成教授說,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作為新調整組建的學院,既然以“智能科學”命名,必須在軍事智能創新中有所作為,讓學院名副其實。

1學院新調整組建後,院黨委一班人圍繞軍事智能內涵與技術支撐,組織專傢教授多次召開“諸葛亮會”,調研部隊需求,優化學科佈局與資源配置,將科技創新向加快軍事智能發展聚焦。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一份經過專傢組評審的《智能科學學科群建設方案》出臺,為學院長遠發展規劃瞭清晰藍圖。

翻看方案,記者留意到,方案確定的近、中、遠3個階段發展目標,與十九大報告關於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3個時間節點高度契合。該院領導說:“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必須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引領,與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安排同頻共振,做到看齊追隨,上下同心。”

學院黨委提出,為戰鬥力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必須緊緊抓住學科建設這個龍頭。學院依托現有的3個國傢一級學科,著力形成智能控制、智能機械、智能儀器深度交叉融合的科學佈局,重點加強認知智能、群體智能兩個領域的基礎研究﹔開展智能機器人、智慧型無人平臺、智能集群彈藥、無人機集群作戰、有人無人協同作戰5個重點方向攻關﹔推進反無人機系統與無人智能化綜合保障技術突破,努力將智能科學學科群建成具有我軍特色的國際一流學科群,成為軍事智能化高素質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高地,引領軍事智能化發展。

2“我軍特色”“國際一流”“兩個高地”……這是記者採訪時經常聽到的高頻詞。背後折射的,是學院為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作貢獻的不懈追求。

“無人作戰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制高點,必須抓緊搶佔!”試驗現場,團隊年輕的技術總師、副教授王祥科告訴記者,無人機集群系統,是他們開辟的一個全新研究方向。今年3月完成前期研制工作後,就一直在這個新開辟的試驗場進行各種關鍵技術的試驗與驗証。

試驗場條件簡陋,試驗要求高難度大。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創新團隊克服種種困難,夜以繼日,歷經酷暑嚴寒,一步步將試驗向前推進。經過不懈努力,他們在並行感知與行為意圖預判、以意外事件處理為核心的集群自主飛行控制等方面實現瞭一系列原創性技術突破,為無人機走向規模化集群應用和形成作戰能力奠定瞭堅實的技術基礎。

與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相比,無人駕駛技術創新團隊的創新追求同樣值得稱道。教授賀漢根雖已74歲,卻仍奮戰在科研一線,每天帶領團隊成員攻關不止。

今年7月,這個團隊歷時3年完成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研究,突破瞭無人駕駛汽車復雜環境感知與識別、智能行為決策和自主優化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創造瞭我國無人駕駛汽車高速公路自主駕駛的新紀錄。

創新永無止境。“推動武器裝備從信息化向智能化發展,必須在自主協同、人機協同、自主組織等智能化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正在組織研究生開展科研攻關的副研究員孫振平說,無人駕駛汽車研制歷經20多年研發與技術積累,為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奠定瞭堅實基礎。

3走進該院實驗室、試驗場,一個個研究團隊忙碌攻關的場景處處可見。曾獲得國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團隊,在認知與感知、生物智能等領域開展研究﹔智能機械與智能儀器研究團隊圍繞智能傳感與測量、智能裝備等進行技術攻關﹔精確制導與控制研究團隊在自主導航、精確制導、智能協同打擊等方面著力突破﹔智能機器人研究團隊正開展仿生機器人、安保機器人研制﹔從事磁浮列車研制的團隊則瞄準軍事應用需求,開展無人機彈射、超音速懸浮式電磁輔助發射等課題研究……

以提高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為牽引,該院目前已形成瞭“以戰略研究為引領、基礎研究為支撐、關鍵技術為核心、型號研究作貢獻”的科研新格局。

做新時代軍事智能化發展的開拓者,當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排頭兵。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這個新調整組建的學院揚帆起航,向著宏偉目標奮力前行。(記者 王握文 通訊員 張酉龍)

台中馬桶不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aa004qu82 的頭像
    aaa004qu82

    真真的推薦天地

    aaa004qu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